后来我军不断发展壮大,但总体的部队建制基本都是从三湾改编时期就 定好了模板,因此各级师、旅、团级部队都有自己的特务团、营、连。虽然规模有大小之分,但作为全军精英的定位是从不动摇的。当时每个战士最大的梦想就是认真练兵,成为光荣的特务连成员。
那么,作为我军中最精锐的力量,特务连和其余连队相比,都会有哪些 特殊之处呢?
特务连的特殊
在我军的红军、八路军时期,由于革命形势颇为严峻,物资供给不足,因此各部队的装备水平是普遍较差的。当时比较普遍的情形是,我军每个战士上战场时口袋里往往只有 十余发子弹和一两枚土制手榴弹。
至于轻机枪、步兵炮等大威力杀伤性武器,则是各部队极其宝贵的“家当”,用起来珍惜得要命,毕竟这些装备几乎都是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缴获得来的,一旦损坏,下次能不能顺利缴获到 还是个未知数。
但特务连作为精英力量,他们的日子可就 “宽裕多了”。特务连的战士不仅能享受弹药优先配给权,而且有时还能从上级那里拿到崭新的冲锋枪、轻机枪、迫击炮、新式手雷等武器。总之一句话,特务连的装备水平往往是领先于全军的,这也是让不少战士挤破头都想加入特务连的一个原因。
而特务连得到的这种优待也并未没有理由。他们即使在平时不打仗的时候,也需要担任侦察、捕俘、渗透、通信等任务,身上的担子很重。“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是我军建军以来最重要的思路,因此作为尖刀部队的特务连, 装备水平自然也是最高的。
而且特务连的战士们得到优待也是让其余人 心服口服的事实——特务连的选拔实在太严苛了。一个战士要进入特务连,必须在体能、射击、擒拿、潜伏等项目都取得百里挑一的成绩,才有机会选入特务连。
这点其实和现在各国的“特种兵” 如出一辙,只要能选进去的,都是“兵王”般的存在。因此大家对特务连的装备优待都不会有什么意见。
特务连的强悍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特务连的强悍给国军将领们留下了 极其深刻的印象。1938年,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卫立煌指挥国军在山西与日军血战。
虽然在前期的忻口会战中,国军一度击退了 进犯太原的日军,但国军的火力水平和日军相差甚远,因此打到后期的时候,卫立煌的部队已经逐渐力不从心,有了抵抗不住的迹象。他本人只能带了一个旅试图往后方转移。然而日军截获了他的坐标情报,出动了重兵试图将其包围。
迫于无奈,卫立煌只能紧急向 八路军115师求救。时任115师首长的林彪、聂荣臻果断下令,出动麾下686团特务连的精锐兵力救援卫立煌。
在八路军特务连的抗击下,原本势如破竹的日军攻势被拖延了 整整2天,这才给卫立煌争取到了转移撤离的时间。事后,卫立煌心有余悸地表示:八路军竟然用一个连挡住了一个旅都没挡住的日军,战斗力难以想象!
解放战争里,特务团(连)也有 亮眼的发挥。1947年,粟裕指挥五大纵队包围国军整编74师,但整编74师毕竟是“五大主力之一”,火力极其凶悍,即使被包围也仍不可小觑。
此时华野6纵出动了精英部队 特务团,他们是解放军的一把尖刀,直插整编74师师部,负责瘫痪敌军的指挥中枢。最终,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被特务团击毙,孟良崮战役以解放军全歼整编74师告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