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增长的需求与不断减少的资源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当今发展中经济体面临的核心挑战。如果没有新一轮的资本形成浪潮,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无法实现持久增长、创造充足就业,甚至无法实现哪怕很基本的发展目标。

但世界银行的一份最新研究表明,创造一个投资奇迹是可能的。这项研究是我们对发展中经济体投资形势的最全面评估,汇集了关于如何将投资奇迹付诸现实的证据和洞见。

我们的分析发现,在过去七十年里,59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共出现了115次“投资加速”——即持续、快速的投资增长时期。在这些时期,投资增长从年均3%提高到10%以上。这种投资加速使人均GDP增长翻一番、生产率增长翻两番,并推动了经济的结构性转变——从农业转向生产率更高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出口增长激增,FDI流入成倍增加,贫困率迅速下降。换句话说,投资加速从根本上转变了经济形态。

然而自本世纪初以来,此类投资加速现象变得更为少见。世纪之初,近一半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历了投资加速;而到了2010年代,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有这种经历。这种下降一方面反映了全球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影响,如贸易放缓、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金融碎片化加剧;另一方面,它也与国内政策改革势头减弱有关。

提高投资的必要性

投资为何如此重要?首先,它是长期增长的基石。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自2000年以来,投资贡献了潜在增长率的一半以上。其次,投资是创造就业的引擎。投资推动劳动力从农业向生产率更高的部门转移,使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得到提高。在投资加速期,就业增长会稳步上升,尤其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

第三,投资也是满足最基本的发展需求所需。目前全球仍有超过6亿人不通电;四分之一的人口缺乏安全饮用水;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数字基础设施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填补这些差距需要在基础设施、气候、能源、教育、卫生和技术方面持续投资。

诸多障碍有待克服

增加投资的必要性显而易见,但面临的障碍也同样巨大。就国内情况而言,很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都面临着财政空间小、政府机构薄弱、金融系统不够深化以及政策高度不确定等问题。过去二十年里,金融危机和其他危机过后的高额债务水平和支出削减导致公共投资受到重创。与此同时,政策不确定性、合同执行不力、融资获取有限以及基础设施瓶颈等因素又阻碍了私人投资。

就全球环境而言,贸易和金融一体化倒退、投资流动限制激增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等因素都导致风险上升、机会减少。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碎片化,贸易、技术转让和跨境资本等过去支撑投资加速的渠道正日渐关闭。

以全面改革催化投资

历史经验显示,即使在全球经济的困难时期,正确的国内政策组合也能点燃投资奇迹。成功的投资加速很少是靠几项孤立的改革来实现,而是需要一揽子稳定宏观经济、扩大开放和强化机构的综合性方案。我们的研究表明了这类方案的威力。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重大结构性改革——例如贸易和金融一体化以及产品市场改革,如果单独实施,每项改革可在三年里使私人投资累计增长约1%至2%。但如果将改革措施结合起来,其效果将翻倍。例如,将加强对外贸易和金融联系的改革与改善产品市场运行的改革相结合,可将私人投资加速的可能性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