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以后,“问鼎中原”一度成为枭雄内心深处最大的渴望。
史料中提到的“九州”,其实有三种含义:
第一种含义是大禹将当时的中原划分成九个地域,方便管理;
第二种含义是大禹将全国统称为九州;
第三种含义是当时的世界共有九大板块,大禹所在的中州只是其中之一。
笔者更加倾向于前两种含义,毕竟,尧舜禹时期人们对地理的概念缺乏了解,还保持着“天圆地方”的思想认知,大多数人连大海都没见过,怎会知道中国之外有其他地理板块呢?
根据文献中的描述,我们大体可以梳理出九州的排布。
关于九州的名称,史料中亦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第二种说法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雍州。
这两种说法仅存在一处出入,便是益州与梁州,好在除了名字上的争议之外,对各州地域的划分并无争议。
那么,古代的九州对应今天的哪些地区呢?
冀州就是现在的部分河南省、省部分河北、山西省,便属于古冀州的辖区;
部分河南省、部分河北省、部分山东省构成了古代的兖州;
贵州省、两湖地区,构成了古代的荆州;
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属于古雍州;
古代的青州包括了山东省东部地区;
徐州则由部分山东省、江苏省构成;
部分河南省、部分安徽省组成了豫州;
部分江苏省、部分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构成了扬州;
存在争议的梁州或益州,便是今四川地区。
九州的概念,已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且在历史上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州”的概念。例如荆州,便是汉末三国必争之地。今天的河南省,亦深受“九州”这一观念的影响。在为省份取简称时,河南没有使用东周和三国时期的“魏”,而是用了豫州的“豫”字,足见九州对中国文化影响之甚远。九州中的一个字,往往代表了一个地域的古代文化。
“九”字之意有二:一是确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诸侯”之“九”;一是虚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泽”、“九薮”、“九原”等之“九”。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迹,画为九州”。而“九”可能是确指,而不是虚指。所以从本意上讲,“九州”是指九个大型的地理人文区划的总称,也是众多有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的总称;由人之故,又引申为“全国”的代称,犹“天下”、“四海”之谓。
到后来,“九州”终于具体化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
因在现有流传下来的文献中,具体的“九州”只见于战国,而未见于春秋,所以其时间可能在战国初期。《禹贡》虽然托名为大禹所作,其实却是战国后期的作品。具体的证据很多,最主要的理由是《禹贡》中所记的不少地理状况都是战国时的现象。
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比较有趣的是,不光我国有“九州”的概念,连日本也有“九州”的概念。只不过,在日本九州只是一座海岛罢了,其疆域完全无法与中华九州媲美。
之所以日本人使用了“九州”这个名字:
第一个原因就是古代的日本人视中国为天朝上国,倾慕中国的文化,所以便使用了大量中国名词。
第二个原因,就是九州岛在乱世中曾出现了九个小型政权,被划分成九个部分,所以便借用了中国的“九州”一词。
或许当时的日本人希望日本的发展能够像强盛的中国一样,所以,为海岛取了一个富有憧憬和希望的名字——九州。
参考资料:
【《史记·封禅书》、《三国演义》、《禹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